佛教如來宗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1-4卷)833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1-4卷)833潮陽佛教分會演說二今日緇素雲集.嘉會宏開。
其名義宗旨.事業利益.畢竟如何.請略陳之。
言名義者.名為潮陽佛教分會。
而義則佛者.覺也。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名之為佛。
即指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而嵩菲追去現在未來十方一切諸佛也教汽聖人被下之氤上之所瓶下之所效也彿視一切眾生本覺妙性.與己無異。
但以迷染因緣.遂成不覺。
幻起煩惱惑業.枉受生死苦果。
因將眾生本具.自己親證之理.隨彼根性.作偏圓頓漸大小權實等種種異說。
令其於不覺心.超始覺智。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真窮妄盡.徹證本覺。
一大藏教.皆詮斯義。
佛諸弟子.永為典型。
此教之所由來也。
會者.聚也.合也。
欲上求佛道.非聚合六度萬行而無由。
欲下利眾生.井聚合三宗四教而不可。
今茲一會.乃聚合僧俗兩界諸大德.同心戮力.維持法門.振興佛教。
上輔國政.下化同胞。
然則此會.亦法王嘉會.及法施之會之流類也。
宗旨者.整理法門.保護僧產.俾僧俗各體忠恕慈悲.以永享乎共和幸福耳。
事業者.教育幼僧.習學經典。
策勵先進.篤修淨業。
若是在家居士.務祈專念彌陀.求生西方。
利益者.持佛禁戒.自行化他.則俗美人和。
依教修觀.斷惑證真.則超凡入聖。
醫家治病.緩則培本.急則治標。
外界侵奪.乃法門標病。
以其急故.因以保護僧產為首。
若論正本清源之道.我同衣果能人人恪守清規.篤修淨業.道行若立乎己身.德化自感於同人。
彼常謀侵奪排斥者.將反而恭敬供養之不暇矣.何用乎保護為。
倘佛會雖立.行為仍舊。
善人則厭而惡之.惡人則必以佛會無益為口實.而更加侵奪排斥。
縱欲保護.亦無從措手矣。
孟子謂夫人必自侮而後人悔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者.此之謂也。
凡我同衣.各宜勉旃。
內護得法.明外侮自息矣。
潮陽佛教分會演說三諸佛菩薩.於諸眾生等作利益.無有偏黨。
如天普蓋.如地普載。
如日月普照.如膏雨普潤。
了無僧愛分別之心。
然由眾生向背不同.致令損益天地懸殊。
譬如人處天地之間.以不善攝生故。
或因嚴寒酷暑而致病.或因墮坑落塹以亡身。
只宜歸咎自己.豈可怨尤天地。
又如日月當空.盲人雖不睹光.亦蒙其照。
時雨等澍.小草縱難沖霄.亦遂其生。
光潤是一.而得益各別者.由目壞根小之所致也。
其慈悲誓願.以己功德回向眾生.冥熏加被。
與垂形六道.和光同事.種種方便利益眾生之不思議事。
若非徹證自心.遍閱大藏.何由得悉知親見也哉。
今以顯而易見之一事言之.諸有智者.自當以一悟諸.深感佛恩.而悲其聞法修持之晚也。
當今之世.去堯舜禹湯文武三四千年。
其世道人心.遠不能與古相比。
然由知六道輪迴.隨業升沈.天獄迭遷.人畜互變之故。
雖剛強難化.了無信心之鉅惡元凶.其心亦被此法折伏。
縱草菅人命.心猶隱伏一懼因畏果影子.逐不至十分暴惡。
如列國諸侯.以所愛之臣妾及與百姓.殺而殉葬.動至數十數百而不以為非.反以為榮者.不猶此善於彼乎。
夫文王澤及枯骨.不數百年而殺人殉葬之風.遍於天下。
雖老莊孔孟齊出.尚不能挽其頹風。
自佛法東來之後.生死輪迴.因果報應之理.大明於世。
勿論諸侯.即南面稱朕.亦不敢行。
縱有行者.亦斷不敢以多為榮也。
倘無此法.唯以正心誠意之說.令其推忠恕而篤胞與.息殉葬而全民生。
吾恐勸之者徒勞.行之者益熾也。
而況後儒唯知治道.不了自心。
欲排佛法.強立門庭。
皆謂一死永滅.無復後世。
若非如來生死輪迴.因果報應之理.浹洽人心。
則後世人民.其得正命而善終者.蓋亦鮮矣。
斯蓋佛法中最極淺近之法.何可勝殘去殺。
而況至極深遠之圓頓大法.其世智凡情.又何能測度其利益於萬一也耶。
潮陽佛教分會演說四眾生者.未梧之佛。
佛者.已梧之眾生。
其心性本體.平等一如.無二無別。
其苦樂受用.天地懸殊者.由稱性順修.背性逆修之所致也。
其理甚深.不易宣說。
欲不費詞.姑以喻明。
諸佛致極修德.徹證性德。
譬如大圓寶鏡.其體是銅。
知有光明.日事揩磨。
施功不已。
麈盡光發。
高臺卓豎.有形斯映.大而天地.小而塵毛.森羅萬象.炳然齊現。
正當萬象齊現之時.而復空洞虛豁.了無一物。
諸佛之心.亦復如是。
斷盡煩惱惑業.圓彰智慧德相。
盡來際以安住寂光.常享法樂。
度九界以出離生死.同證涅槃。
眾生全迷性德.毫無修德。
譬如寶鏡蒙塵.不但毫無光明.即銅體亦披鏽遮.而不復現。
眾生之心.亦復如是。
若知即此銅體不現之廢鏡.具有照天照地之光明。
從茲不肯廢棄.日事揩磨。
初則略露銅質.次則漸發光明。
倘能極力儘磨.一旦塵垢淨盡.自然遇形斯映.照天照地矣。
然此光明.鏡本自具.非從外來.非從磨得。
然不磨則亦無由而得也。
眾生背塵合覺.返妄歸真.亦復如是。
漸斷煩惑.漸增智慧。
迨至功圓行滿.則斷無可斷.證無可證。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神通智慧.功德相好.與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了無異致。
然雖如是.但復本有.別無新得。
若唯任性德.不起修德.則盡未來際.常受生死輪迴之苦.永無復本還元之日矣。
吾輩既為佛子.當行佛行。
縱不能豁破無明.頓復性體.以直趣妙覺果海。
豈可不圓發三心.篤傍淨業.以期斷煩惑於此身.託心識於蓮邦.為彌陀之弟子.作大士之良朋.安住寂滅.游泳佛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乎。
倘不自奮勉.高推聖境.自處凡愚。
畏半生修持之勤勞.甘永劫沈淪之酸楚。
迷衣珠而弗珍.登寶山而空歸。
以具無量功德智慧神通相好之妙真如性.枉受無量生死輪迴煩惱業果之幻妄極苦。
豈非喪心病狂.惡升樂墜。
生作行肉走屍.死與草木同腐。
三世諸佛.稱為可憐愍者。
凡我同倫.各宜努力。
味精能挽劫運說飲食于人.關係甚大。
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故曰食為民天。
然天地既為人生種種穀.種種菜.種種果。
養人之物.亦良多矣。
而以口腹之故.取水陸空行諸物.殺而食之.以圖一時之悅口。
絕不計及彼等與吾.同稟靈明之性.同賦血肉之軀.同知疼痛苦樂.同知貪生怕死。
但以力弗能敵.披我殺而食之.能不懷怨結恨.以圖報于未來世乎。
試一思之.能不惴惴。
忍以一時悅口之故.于未來世.受彼殺戮乎哉。
願雲禪師云.千百年來碗裏羹.怨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詳味斯言.可以悟矣。
奈世人習慣肉食.勸其吃素.縱有惻隱之心.亦不易從.以無滋味以佐食故。
近有化學大家.吳蘊初君。
有心世道.欲挽殺劫.特專精研究食味一事。
乃取麥麩.洗出麵筋.醞釀多日.製成醬精味精.以資飲食之味.其意亦良厚矣。
此品其質醇厚.絕無葷物。
願吃素之人.放心用之。
光初聞其說.尚不敢信。
一日.林滌庵夫婦.同來皈依。
因與說食肉結果之慘.天災人禍.多從殺生食肉而起。
奈世人多以口舌滋味所誤.故難消滅其根本也。
彼遂言吳君所製味精醬精甚鮮美若著少許于食中即粗糲亦等珍羞矣。
因請光偕江味農居士.并二三友人.同往其廠.看其製法。
深佩吳君一番苦心。
以此品一行.不但救護物命.且能令同人解怨釋結.俾與一切物類.同得共生于天地之間.以各盡天年.其利益大矣。
孟子曰.矢人豈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入惟恐傷人。
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
竊謂吳君此品.藝也而進乎道矣。
出此以行世.求利也而實含利人利物.救國救民之深益矣。
其功偉哉。
慈受深禪師云.飲食于人日月長.精粗隨分塞飢瘡。
下喉三寸成何物.不用將心細校量。
況有此品以輔之.宜一切人各各吃素.以保我身世世生生.不遭殺劫。
明哲君子.當不以光言為迂腐也。
岳步雲為親所設佛堂說眾生一念心性.與佛無殊。
由迷背故.不得受用。
反承此佛性功德力.起貪瞋癡.造殺盜淫。
以致輪迴三途六道.了無已時.可不哀哉。
阿彌陀佛.于往劫中.發四十八種大願。
有一願云.若有眾生.稱我名號.求生我國。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是知佛念眾生.如母憶子。
眾生若能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如子憶母。
自然上契佛心.感應道交。
現生蒙佛加被.業障消滅.諸緣順適。
臨終蒙佛接引.帶業往生極樂世界。
從玆入聖超凡.了生脫死。
校彼仗自力修戒定慧.直至惑業淨盡.方了生死者.其難易奚啻天淵之別。
岳步雲居士.信心真切.而且至孝出于天性。
其父運生.牛老喪明。
步雲志心念佛.又勸其父念佛.遂得雙目復明。
由是其父母.各皆長時念佛矣。
又以公事羈絆.不能常修定省。
因請雙親至省.租屋而居.以便承侍。
特設一佛堂.以作父母修持之所。
而已與妻子.相侍念佛.以祈得親歡心。
亦可謂善于事親.諭親于道矣。
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當必有聞風相繼而興起者。
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甚矣近世天災人禍之頻數.而人民死亡之多且慘也。
豈天道之不仁哉.實吾人歷劫以及現生之惡業所感召耳。
斷無有無因而得果者.亦斷無有作善業而得惡果者。
但以凡夫知見.不能了知宿世因緣.似乎亦有不當得而得者。
若能曠觀多劫多生.則凡所受之善惡果報.一一皆如響之應聲.影之隨形.了無差爽也。
而諸惡業中.唯殺最重。
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之人。
即畢生不曾殺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
以非殺決無有肉故.以屠者獵者漁者.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而代為之殺。
然則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沈.天下治亂之本.非細故也。
其有自愛其身.兼愛普天人民.欲令長壽安樂.不罹意外災禍者.當以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
以一切眾生一念心性.與佛無異.與吾人亦無異。
但以宿世惡業.墮于異類。
固當生大憐憫.何可恣行殺食乎。
無如世人狃于習俗.每以殺生食肉為樂。
而不念彼被殺之物.其痛苦怨恨為如何也。
以強陵弱.視為固然。
而刀兵一起.則與物之被殺情境相同。
焚汝屋廬.奸汝婦女.掠汝錢財.殺汝身命.尚不敢以惡言相加.以力不能敵故耳。
生之被殺.亦以力不能敵。
使其能敵.必當立噬其人而後已。
人何不於此苦境.試為設一回想。
物我同皆貪生怕死.我既具此頂天履地之質.理宜參贊化育.令彼鳥獸魚鱉.各得其所。
何忍殺彼身命.以取悅我口腹乎。
由其殺業固結.以致發生刀兵之人禍.與夫水火旱潦.飢饉疾疫.風吹地震.海嘯河溢等天災.各各相繼而降作也。
猶如世人送年禮然.我以禮往.人以禮來。
斷無往而不來.來而不往者。
即或有之.必有別種因緣相抵.實皆不出往來報復之外。
天之賞罰.亦復如是.而況人之報復乎。
故書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天道好還.無往不復。
欲免惡果.失斷惡因。
欲得善果.先植善因。
此天理人情之至誼也。
是以現今有心世道人心之人.無不提倡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以闡明坐死輪迴因果報應等事理.而冀其普天人民.同享安樂.同得解脫也。
肥皂之用.遍及中外。
而其質料.係以牛油豬油.助其光滑。
其用甚廣.則其所殺亦復甚多。
近有周文明居士.本如來之慈悲.行減殺之方便。
特發明一種素質清明皂。
其助光滑者.乃椰子油。
其皂去垢.不讓葷皂。
而洗衣浴身.永離腥羶濁氣。
不獨吃素念佛之人應當用.即一切人亦應當用。
以唯益無損.誰不應用也。
尚期此皂大行後.彼做葷皂者.通皆改作素皂。
其所減殺生命.并中外計之.每年當不止百千萬億也。
今當開辦之始.周君以余向提倡戒殺放生.因果報應等事理.以期挽救天災人禍。
故祈余發揮特為減殺之誠。
遂忘其固陋.乃為述其殺生食肉之過愆.與用此素皂.現在及將來之利益。
以冀人人戒殺.戶戶吃齋.庶可挽回天意。
將見雨順風調.時和年豐。
俗美人良.刀兵不作。
還彼大同之世.以樂我天真。
何幸如之。
倘不以此為老僧常談而忽略之.則為天下國家之大幸也。
佛教如來宗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796144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