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小乘佛法????????????????????????
何謂小乘佛法??????????????????????????????????????????????????????????????????
[小乘佛教]原指部派佛教。
西元前後
以救度眾生為宗旨之大乘佛教興起後
大乘佛教徒認為部派佛教僅係以個人修行為目的
乃貶之為低劣之教法
故稱之為小乘佛教。
惟現代世界各佛教團體均改稱為上座部佛教(巴 Thera-vda-buddhism)。
自佛陀教化至入滅之四十五年中
其間教徒所應遵行之基本教法與戒律制度
大體上已經確立。
然佛陀入滅百餘年
小乘佛教先因律學
後因義學主張之不同而分裂成保守(上座)、革新(大眾)兩大部派
至佛陀入滅三百年頃
此二大部派復分裂為二十個部派
每一部派均是以煩瑣、形式、學問體系之阿毘達磨(梵 Abhidharma)論書為中心之比丘教團。
我國華嚴宗曾就教理之深淺
將二十個部派類分為下列六宗:(一)法我俱有宗(主張法、我皆為實在)
如犢子部。
(二)法有我無宗(否定人我
僅承認法為實在)
如說一切有部、上座部。
(三)法無去來宗(主張惟有現在之法為實在)
如大眾部。
(四)現通假實宗(主張在現在之法中
有實在之五蘊與假存之十二處、十八界)
如說假部。
(五)俗妄真實宗(主張在五蘊之中
只有出世間法為實在
世俗之法乃虛妄)
如說出世部。
(六)諸法但名宗(主張並無所謂之實在
一切皆為虛妄假名現象而已)
如一說部。
[小乘]又作聲聞乘。
二乘之一
乃大乘、菩薩乘之對稱。
意譯為狹小之車乘
指運載狹劣之根機以達小果之教法;即於所修之教、理、行、果
與能修之根機均為小劣之法門。
小乘之名
原係大乘佛教徒對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之貶稱
其後學術界沿用之
並無褒貶意。
其教義主要以自求解脫為目標
故為自調自度(即滅除煩惱
證果開悟)之聲聞、緣覺之道
而異於大乘自利利他二者兼顧之菩薩道。
大乘諸經論中比較大小二乘之別者頗多。
(一)據大智度論卷四、卷十八等所載
聲聞乘狹小
佛乘廣大;聲聞乘自利自為
佛乘利益一切;聲聞乘多說眾生空
佛乘則兼說眾生空與法空;煖、頂、忍、法等四善根位為小乘之初門
菩薩法忍為大乘之初門;聲聞說法中無大慈悲心
大乘法中則在在強調大慈悲心;聲聞法中皆為自身
大乘法中廣為眾生;聲聞法中無欲廣知諸法之心
僅有欲求疾離老病死之心
大乘法中欲了知一切法;聲聞法之功德有所限量
大乘法中欲盡諸功德
無有遺餘。
(二)據入大乘論卷上載
聲聞之學
僅斷結障
觀無常行
從他聞法;菩薩則志在斷盡一切微細諸習
乃至觀一切法空
不從他聞
得自然智、無師智。
聲聞之解脫
稱為愛盡解脫
而非一切解脫
乃為鈍根少智眾生而權假設說者;大乘之解脫
斷煩惱習
一切都盡
乃為利根菩薩而廣分別說者。
(三)大乘莊嚴經論卷一成宗品則舉出聲聞乘與大乘有五種差異:(1)發心異
(2)教授異
(3)方便異
(4)住持異
(5)時節異。
上記皆為大乘經論所說小乘聲聞乘之狹劣。
蓋小乘係指四阿含等諸經
四分律、五分律等諸律
發智論、婆沙論等諸論所宣說之法門
故大智論稱之為「三藏教」。
其中雖衍生出上座、大眾二十部等之別
主要仍在宣說「我空法有」
觀四諦之理
證阿羅漢果
以期歸於無餘涅槃。
在我國
教判之說極為盛行
諸家亦多判此教為佛教之初門。
以下列舉歷來諸家所判小乘之說法:(一)姚秦鳩摩羅什於大乘大義章卷下舉出大小二乘之說
謂小乘僅說眾生空。
(二)劉宋慧觀及岌法師等之主張
謂阿含乃佛陀成道後十二年中所說
主要宣說「見有得道」之法
故將之攝入漸教五教中之第一「有相教」。
(三)梁代寶亮之大般涅槃經集解卷三十五載
小乘三藏又稱別相說法輪
而以之配屬涅槃五味中之乳味。
(四)法雲之法華義記卷二載
佛陀成道後十二年中所說之阿含經為「有相教」。
(五)後魏菩提流支等判立「半、滿」二教之說
以小乘所說不究竟之故
而稱之為「半字教」。
(六)陳代真諦提出「轉、照、持」三輪之說
其中以佛陀成道後七年中轉四諦之法輪
故稱「轉法輪」。
(七)後魏慧光立四宗之教判
以毘曇之六因四緣判為第一「因緣宗」
以成實之三假判為第二「假名宗」。
(八)隋代慧遠根據慧光之說
並進而以阿毘曇主張「諸法各有體性」而判之為小乘中之淺教
以成實主張「諸法虛假無性」而判之為小乘中之深教。
此外
又於其大乘義章卷一
廣就部教三藏、法性實際、四緣、六因、八識有無、三聚淨戒、四陀羅尼、四無量、禪定、十地、三十七道品、六通、十力等之教義而論述大小乘之別。
(九)智顗立「五時八教」之說
於五時之中
以小乘為第二「鹿苑時」;於化法四教中
以小乘為「三藏教」。
(十)吉藏於三論玄義總分佛之教法為大小二乘
其中小乘復分毘曇有門、成實空門兩種。
吉藏又於中觀論疏卷一等
提出「三種法輪」之說
而以小乘為「枝末法輪」中之一者。
(十一)唐代波頗三藏創立五教之判
以阿含等經為「四諦教」。
(十二)道宣於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中揭出「三教」之說
以小乘旨在闡明「性空無我」之理
故判之為「性空教」。
(十三)新羅元曉創立「四教」之說
以小乘四諦、緣起等經判之為「三乘別教」。
(十四)窺基判立「三教八宗」
於三教之中
以阿含等為「有教」;於八宗之中
前六宗賅攝小乘諸部
即犢子部等配於第一「我法俱有宗」
薩婆多部等配於第二「有法無我宗」
大眾部等配於第三「法無去來宗」
說假部等配於第四「現通假實宗」
說出世部等配於第五「俗妄真實宗」
一說部等配於第六「諸法但名宗」。
此外
復判立「四宗」之說
以雜心論等主張五聚之法皆有法性
故稱之為「立性宗」;以成實論破除體性之說
故稱之為「破性宗」。
(十五)法藏判立「五教十宗」之說
於五教之中
謂小乘之四諦十二因緣僅說「人空」
不說「法空」
故僅能證得小果
遂判之為「小乘教」;於十宗之中
將小乘諸部攝屬前六宗
其說與窺基之說類同。
(十六)法藏之門人慧苑亦判立四教
謂小乘於真如、隨緣二分義之中
僅說「生空所顯」之理
故判之為「真一分半教」。
此外
日本方面
空海於十住心論中
以聲聞唯觀「五蘊無我」
故判之為第四「唯蘊無我心」
以緣覺乃拔除煩惱業因及無明之種子
故判之為第五「拔業因種心」。
凡上種種
雖以小乘乃為聲聞而設權門方便之教
而視之為佛教之初門
然隨近世佛教研究法之改變
則稱所謂之「小乘教」為「原始佛教」或「根本佛教」
其中多含釋尊直接口授之教說
其後之大乘佛教則為其教義之敷衍。
今日東亞諸國中
以錫蘭、緬甸、泰國等專傳小乘佛教;尼泊爾、西藏、蒙古、我國及日本等則主要遵奉大乘佛教
而兼學小乘。
參考資料
佛光大辭典
「乘」
即車乘
是運載之意。
指佛法可以運載眾生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的意思
所以將佛法譬喻為乘。
小乘即狹小之車
指能運載二乘根機以達小果的教法
其教義主要以自求解脫為目標
故為自調自度(即滅除煩惱
證果開悟)的聲聞、緣覺之道
又作「聲聞乘」。
相對而言
自利利他二者兼顧的菩薩道則稱為「大乘」。
大乘諸經論中比較大、小二乘之別者頗多
如《大智度論》卷四、卷十八等所載
聲聞乘狹小
佛乘廣大;聲聞乘自利自為
佛乘利益一切;聲聞法中無大慈悲心
大乘法中則在在強調大慈悲心;聲聞法中皆為自利
大乘法中廣為眾生;聲聞法中無欲廣知諸法之心
僅有速求遠離老病死之心
大乘法中欲了知一切法。
佛陀為愍念眾生
依眾生根器的種類差異而宣說權實
目的仍希望歸於大乘佛道。
印度佛教的發展可分為根本佛教、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初期大乘、中期大乘、後期大乘等階段。
十三世紀
佛教在印度衰微後
卻在東亞及南亞發揚光大。
經由斯里蘭卡、泰國、緬甸路線者
以巴利文典籍為主
稱為「南傳佛教」;經由中國傳入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者
以梵文典籍為主
稱為「北傳佛教」;傳入西藏者
則稱「西藏佛教」。
今日南傳、北傳、藏傳佛教
漸趨融和。
佛教有分大乘和小乘...小乘認為不是每ㄍ人都能得道成佛..重己身ㄉ解脫..主修戒.定.慧...
何謂小乘佛法????????????????????????----------------所度化的人數 很多
但能夠成功者 很少者
稱之為 小乘 ˙所以修學小乘佛法以後
應該 迴小向大
改修大乘佛法 ˙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
在教義
渡化對象.價值觀念.追求目標等方面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小乘也叫聲聞緣覺乘.大乘不同於小乘的七大特點:1 大境界__具有境界廣大的大乘法 2 大作為__自利和利眾的大作為 3 大智慧__澈悟人無我和無法無我 4 大精進力__精進不息
完成三個無量劫的漫長過程 5 大方便__以大慈悲心利樂眾生
雖入世但卻一塵不染的根據眾生的不同情況
渡化眾生 6 大成就__具有十力
四無畏.十八不共等佛陀獨有的無比神通 7 大功用__佛的無識無為
自然遍及一切的利眾生功用
大乘如萬噸輪船
運輸眾生量大
故稱大乘.大小乘的主要區別點在方便渡.故宗喀巴大師說:{大小乘的分別主要在於發心.}
參考資料_____多識仁波切
「小」代表個人
「大」代表團體。
修行中屬於個人應該要修的部分為「小乘佛法」
修行中屬於成佛過程要修的部分為「大乘佛法」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國家,大乘小乘佛教,泰國小乘佛教,小乘佛教 英文,小乘佛教分布,小乘佛教是什麼,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徒,大乘佛教,聲聞乘,上座部佛教,華嚴宗曾,華義,劉宋慧觀,魏慧光,現代世界
吃素|業障|因果|紫竹寺|走靈山|月老|八家將|媽祖|修行|車城福安宮|大甲鎮瀾宮|普庵祖師|犯沖|佛經|財神爺|擲茭|太歲|城隍爺|輪迴|北港朝天宮|繞境|地藏王|關聖帝君|殺生|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土地公|燒香|
佛教如來宗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0700926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留言列表